“被催婚后,她找了6个单身女人同居”(网易槽值)
本文首发于网易原创栏目《槽值》 微信公众号:槽值(ID:caozhi163) 微博:槽值 我在这里等着你,陪你过有温度的生活 现在的年轻人,已经不太相信“白头偕老”的故事。 他们笃信“享受孤独”“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”, 但也免不了,承受着外界的质疑: 如果一直单身,到80岁那一天会是什么样子? 无儿无女、疾病缠身、孤独终老? 或许,也有一种可能。 日本纪录片《七个单身女人的生活》里, 拍下了一群终生未婚、与朋友同居的老人们,给出了另一种答案。 “单身女人同居生活”的发起人,是村田幸子。 年轻时,她是一名体面的播音员。 虽然事业独立,却因为年龄渐长,不断被家人催婚: 女人一定要结婚、有家庭,如果没有孩子,会孤独终老非常惨…… 始终没遇到合适伴侣的幸子,不愿意“为了结婚而结婚”将就, 于是一直单身,遭受过不少冷眼。 后来,幸子萌发了“想要和朋友同居养老”的考虑, 她花了6年,寻找到6位有同样想法的单身女人。 一拍即合,买下了同一栋公寓的7个单间,共同生活,又互不干扰。 老人们有独立的房间,也有一个公用房间, 只要推开门走上几步,就能在这里见到其他奶奶。 除了相互陪伴、排遣寂寞以外,她们也担起了关照彼此的责任。 每个人都有其他人的家门钥匙,遇事可以放心出入。 日常生活中遇到难处,可以电话求助“闺蜜团”, 只要有余力,奶奶们都会相互帮衬。 小到“家里没有茶叶了”这种生活琐事; 大到曾深夜生病、头痛、向室友打电话求救。 接到电话的老人,会第一时间赶到对方房间,悉心照料她直到康复。图片: https://uploader.shimo.im/f/RPY4Y5N8hdztOB9w.gif 如果一位奶奶有事需要外出几天,其他人就会自然地接手她家里的日常打理工作, 帮忙浇花、料理家事。 加入姐妹团之前,其中一位老人最大的恐惧是:“自己在寂寞中死去。” “来到这以后,发现回家时,还有人为你留一盏亮着的灯,就觉得安心多了。” 这样的同居生活,似乎给了所有渴望秉持单身主义、和朋友们安度晚年的年轻人一个畅想。 但其实,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组成小团体, 共同度过死亡来临前的岁月,做出这一步选择并不容易。 除了年轻时要有足够的经济积累,还需要坚韧的内心。 单身,有经济能力,生活自理能力强, 除了在这些外在条件上投契, 奶奶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心愿: “有尊严地老去。”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实践着这个想法。 除了仍在继续着播音事业的幸子, 年近八十的安田奶奶也还坚守在心理咨询的岗位上。 虽然记忆力和精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,但安田并没有放弃。 在继续工作的同时,她还重拾了学生时代热爱的舞台剧演出, 让自己通过记台词的方式,来保持专注和热情的状态。 有人说,人越老,越怕孤独。 但有了她们的陪伴后,死亡似乎不再是一件那么可怕的事了。 她们用自己的经历向世人证明,不结婚, 不选择所谓“大多数人的生活”,同样可以度过幸福的晚年。 在中国,截至今年有2.4亿单身成年人口,7700万人独居,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超一亿。 单身独居青年越来愈多,他们奉行“独立乐活主义”, 一人吃饭、一人租房、一人电影、一人旅行,过惯了独身生活。 但时不时又会害怕“孤独死”,害怕即将到来的老年仍是形单影只。 单身青年们也会幻想,老年能跟几个最好的朋友凑在一起, 互相照料,让晚年生活多一些依靠。 七位奶奶们的同居方式,似乎为他们提供了参考。 然而,好友同居式晚年生活真的对所有人都适用吗? 人生境遇完全不同的几个老人凑在一起,未必会像想象中那样岁月静好。 早在1997年,几位上海老人就率先尝试过同居式生活。 二十几位上海老人众筹买下一栋房子,重新装修后入住。 最开始的生活也很惬意,老人们种花种菜,没事结伴出游,生活自在。 后来断断续续有老人们加入,队伍壮大到50人,同居生活的矛盾逐渐暴露了出来。 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条件的问题。 经济状况不同,让老人们在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很大分歧, 小到用水用电,大到医疗卫生,摩擦不断。 有的人想少交水电费不开空调,有的人嫌弃对方小气,还有的人觉得人多吵闹…… 15年后,同居式老年生活公寓还是解散了。 同样的方式,怎么到了这里就行不通, 而七位奶奶的生活却做到了互不干涉、又完美融合? 也许有人会注意到,她们年轻时都是在各行各业打拼做出成绩的独立女性。 经济实力相当,有共同语言,也都抱持着对生活的热爱。 在相似的经济基础和生活态度中,同居模式似乎也更加稳定。 而如果仅仅是抱着“不结婚”的想法, 被催婚后就找好友凑在一起, 同居生活也许和养老院的日子没什么不同。 夫妻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,婚姻要用一生去物色那一个同住一屋檐下的ta; 好友同住也可能会面临鸡毛蒜皮的一系列争端,不会总那么美好。 如果想邀上二三好友同住,安享晚年,单身青年们可能要先谨慎规划一下了。